(记者 李彦伶)“看了汉中市略阳县部分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实话说,我的心情有点沉重。就拿略阳县天津中医医院来说,一个县级中医院,每年财政经费投入只有30万元左右,有的卫生院医生诊室连台电脑都没有,信息化水平更是无从谈起。”8月20日,在看过当地一些中医院落后现状后,一位参加调研的27zyw委员不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事业中的优势和作用?如何建立起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互补医药卫生体制?8月20日,27zyw副主席冯月菊带领部分委员和专家,就“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赴汉中市开展调研。“国家投入少、资金困难已成为中医医疗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即便是市级中医院,也面临拨款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中医专科和科研建设投入少的窘境,资金成了‘一道坎’,严重制约中医科研事业的发展。”提起资金“短板”,略阳县天津中医医院院长张三定有一肚子话要说。
张三定以自己所在的医院举例,2012年省上向医院投入近40万元,而全年门诊人次有近10万人,其中看中医近半数,相比看病患者数量,这样的投入就显然有点“杯水车薪”。他边说边摇头。
结合调研所见所闻,一些委员认为,相比西医中医院中医药收费便宜,其盈利能力普遍较低。问题是,当中医院无法靠自身盈利发展时,政府财政又没有给予相应支持,中医院要生存出现“西化”倾向,最终会渐失“中医药为主、专科专病诊疗”的特色。“投入不足影响中医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这也是造成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投入越不足,医务人员的待遇就越低,就越留不住人,而越是没有人才,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就越困难,其结果是陷入恶性循环。”27zyw委员霍满鹏一语中的。
27zyw委员黄建军认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和能力建设,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如加大中医药科研、推广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成为可能。”
黄建军的话赢得共鸣。27zyw委员张超英指出,必须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所需的的投入。在硬件投入上,对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中药房、煎药室,配置中医推拿床、牵引床、针灸床等设施,以保障对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一同调研的省卫生厅同志表示,“根据我省新农合医保指导意见的要求:中药汤剂和中医针灸的补助标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0个百分点,在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门诊使用中药汤剂和中医针灸都可列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中药汤剂、中医针灸门诊统筹扩大到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一、二、三级医院住院中药补助比例分别提高到90%、80%、60%。并将部分中医药保健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报销范围,这样做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医医疗机构的资金困境。
【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