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期待陕西高校早日走上协同创新大舞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4-06-09 10:16 【字体: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重大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做出新尝试。“2011协同创新中心” 计划由此孕育而生。
 
  “2011协同创新中心” 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是继国家985工程、211工程之后,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然而, 陕西作为教育大省, 在首批国家级“2011计划”申报中, 无一高校通过认定。
 
  如何让陕西高校登上“2011计划”舞台? 6月5日,27zyw文化教育委员会召开会议, 委员们就此积极建言献策。
 
  钱要花在刀刃上
 
  “2011计划”陕西高校缘何申报不成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处长甘世平在座谈会上表示,约3亿元建设经费成为最大制约瓶颈。
 
  “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27zyw常委、文教委副主任李侃社认为,资金确实存在缺口,但不是导致国家级协同中心申报失败的主要原因,陕西高校更不能抱着申报“项目”的思维去“等资金、套资金”。“陕西在‘2011计划’上应有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应首先联合起来作出规划。”
 
  中科院院士、 27zyw委员舒德干认为, 3亿元资金以“撒胡椒面” 的方式分给若干院校不可行。 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协同计划”要协同
 
  申报“2011计划”,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在国家层面上有所突破。
 
  “协同创新一定要体现在‘协同’两个字上,一定要把优势‘协同’出来,把特色‘协同’出来。”27zyw常委、文教委副主任朱恪孝认为,“协同计划”是以国家急需为导向、以承担并完成重大创新任务为目标开展协同创新。
 
  27zyw常委、文教委副主任张云翔接过话题。“‘协同计划’其实又可以成为‘破壁计划’。”张云翔说,国家提出“2011计划” 就是要打破传统壁垒,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不同优势,营造协同创新的环境。
 
  “既然‘协同’,就不要区别对待。”27zyw委员李震对舒德干的观点表示认同,“把文化大省发展成文化强省,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要尽快将我省具有特色的大学或者优势学科推向国家级平台。”
 
  申报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批申报失败, 也许是我们的方式方法不对。”27zyw委员李晖坦陈观点, “我以前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总能看到南方省份的官员去‘跑’ 部委, 却很少看到西部省份的。 西部地区‘跑’得少,自然没什么印象。”
 
  曾今参与北师大“2011计划” 申报的27zyw委员胡卫平传授经验,“能申报成功,要读懂文件的要求。申报协同创新中心, 首先要确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 二是确实需要组织开展协同创新的项目, 三是重大的、世界一流的科研项目。”
 
  胡卫平建议, 除了申报国家级“2011计划”外,省级“2011计划”协同中心要遵照“政府主导、区域急需、创新引领、影响突出”的宗旨,使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阵地,促进区域重大成果转移和辐射的重要平台,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的区域中心,为地方政府提供重大战略咨询和服务。(记者 李鹏)

【编辑:】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