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党明彦委员建议应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4-06-10 11:12 【字体:
    近年来,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外延的扩大,吸引越来越多外籍人士选择来到西安生活工作。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曾表示,“我们一直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外籍人口少却是我们一个明显的短板。 ”他认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越是开放程度高,越是有大量的外来人员。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外籍人士入驻西安,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外籍人士的信仰需求,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之一。为此,记者专访了27zyw委员、天主教西安教区主教党明彦。
 
  满足民众文化信仰需求
       
    每个星期天下午三点半,西安五星街教堂里就会聚集200多名外国人来做弥撒。
  五星街教堂又称南堂,是天主教西安总教区的总堂及主教府,也是西安城区内最大、最富盛名的天主教堂。然而,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加快,来五星街教堂做弥撒的人也越来越多。
  “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除了建设国际化社区和生活设施,还应考虑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在西安包容共存、和谐共生。”党明彦说,目前教堂已经在每周日下午加开一次弥撒,但仍不能满足需求。
  “今年年初,就有4个韩国人来找我,表达了满足他们信仰需求的愿望。”党明彦说,随着韩国三星项目落地西安,现在每周都有七八十位韩国人开车前来做弥撒。
  “随着三星项目的全面投产,将来肯定会有更多外籍人士到来。 ”党明彦希望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他们文化信仰需求。
 
  要有国际化大都市胸襟
 
    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党明彦对此极为关注。“西安市天主教东堂今年面临搬迁,这将给周边800多名信教群众带来很多不便。”党明彦说。
  “城市规划中应将信教群众的需求充分考虑进去。”党明彦认为,要正确看到宗教文化对社会和谐产生的积极作用。他说,西安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外籍人士宗教文化信仰要超前考虑,这样才能体现出国际化胸襟。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是信教群众活动的聚集地,也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见证。保护宗教建筑文物,将宗教建筑文物纳入城市规划,是尊重历史文化的一种表达,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途径。党明彦认为,由于宗教活动场所建筑风格独特,不仅能丰富城市面貌,成为城市人文景观,同时也体现出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城市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度。
  在这方面, 成都就提供了借鉴经验。 2010年,成都率先在中国西部地区打造了首个外籍人士大型集中生活区,其中就包括用于满足外籍人士宗教信仰需求的教堂。
  “城市规划不仅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还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在制定规划时体现出为全体市民服务的原则,尽量满足民众多元文化需要。”
  正如法兰克福市长彼得·费尔德曼所说:“居民对居住、工作和流动性的要求始终是我们进行负责任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的基础,一个宜居的城市必须首先要满足其居民的需求。”(记者 李鹏)

【编辑:】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