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理论研究

培育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文化的现实路径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3-28 09:49 【字体:

□ 刘德力 王赖彬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质和真谛,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良传统,广泛倡导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对于彰显“中国之制”伟力、成就“中国之治”伟业,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要求,积极培育协商民主文化,开展广泛深入的生动实践,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让协商民主文化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强大凝聚力。

举旗定向,坚持协商民主文化培育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培育践行协商民主文化各方面全过程,把培育协商民主文化作为加强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协商民主的价值意义,切实增强协商意识。巩固思想基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引领共识,巩固通过协商已经形成的共识,在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中凝聚新的共识,坚持践行和发展协商民主文化的正确政治方向,筑牢协商民主文化的政治圆心。淬炼政治定力,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有关学习研究活动,坚持不懈用“十个坚持”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扛起使命,服务中心大局。发展协商民主、培育协商文化,必须始终锚定中心任务,服从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紧扣改革献良策,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提出精准有效的建议,把更多高质量调研和履职成果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效。突出发展建真言,聚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做到不认真调查不发言、不深入研究不协商,推动更多“金点子”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围绕民生求实效,聚焦民心所倾、民意所向,采取“社情民意恳谈会”等形式,向群众问建议送政策、问需求送服务、问困难送帮扶,把散落在民间、发生在基层的社情民意、真知灼见收集上来,把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作业做到群众心坎上、写在祖国大地上,真正让协商民主文化融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鲜明特质。

聚焦协商,厚植协商民主文化实践的土壤。创新协商载体,将协商平台搭建在生产一线、百姓家门口、田间地头,让各协商主体和有关方面走进“hth华体会下载地址、议政建言、座谈交流”等现场,沟通情况、交换看法、凝聚共识,促进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协商民主文化培育发展提供更丰沃的土壤。完善协商机制,健全协商议题提出、活动组织、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将协商文化融入协商机制设计各环节。探索推动有关社会团体、专业人士、普通群众参与协商活动,让协商更加契合中心任务、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加体现人民心声,助力增强协商实效。丰富协商形式,推动协商走进社会、走进群众、更接地气。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通过采用诸如协商议事会、委员接待日、民意采集箱等形式,推动协商民主文化向各领域纵深传承,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民主的真谛。提升协商能力,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履职培训,培育良好协商意识、协商习惯,发挥正向激励作用,鼓励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协商方式,通过“面对面”“端对端”“屏对屏”互动,让互联网这个“变量”转化为协商民主的“增量”,使协商过程成为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理解的过程。

守正创新,弘扬协商民主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按照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人民政协履职工作要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民主文化因子,汲取和合文化中的精华和有益养分,使协商民主文化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营造良好环境,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负有弘扬协商民主文化的重要责任,要使协商民主文化浸润每一位政协委员和人民政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真正通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将宣传协商民主文化与促进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相结合,寓宣传于参与之中,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我国协商民主的显著政治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实践成效,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协商民主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学习培训,推动协商民主理论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纳入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的协商意识、协商素养和协商能力,厚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基础,形成各方共推协商民主、共建协商文化的生动局面。

(作者:刘德力系陕西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赖彬系陕西省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摘自《中国政协理论研究》2025年第1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