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小宁
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田园变得更青翠,山川变得更秀美。
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文旅融合硕果满枝,支柱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城市越来越靓丽,交通越来越便捷。
一串串数据沉甸甸。2017年,太白县以打造“中国达沃斯·仙境太白县”为目标,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县、绿色经济先行县、幸福慢城宜居县、和谐稳定平安县”发展战略,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全县经济增速进入全市第一梯队。
回眸这一年,太白着眼长远、跨越发展,这份答卷写得坚实而精彩。
全域旅游新思路获得新发展
自然山水神奇、民俗文化神秘、红色胜迹神圣,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太白奠定了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
立足新起点,太白加速5A级景区县城建设,构建了“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全季节体验”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高标准编制5A级景区县城规划和大地园林景观项目,确立了打造“仙境太白、险境太白、鲜境太白、闲境太白”主题。立足欧式元素、现代功能、水城特色,实施二级客运站、智慧城市管理中心、教育新区等8大类22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亿元,开通3条城乡公交,自行车骑行专用道开工建设,构建了“幸福慢城、多彩太白”的精致空间。
旅游竞争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17年达到317.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2.3亿元;有3000余户,1万多人,贫困群众参与到旅游中来,人均增收约3000元,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项目带动新引擎激发新活力
如何实现发展的破茧成蝶迅速腾飞?
太白立足生态优势,主动出击抓招商,先后引进中铁二十三局、上海越仑、陕西交投一批实力企业挺进太白,落实虢川河生态环境治理、世纪翡翠庄园、户太冰葡萄产业园等重大项目30个,亿元以上17个,实现到位资金23.4亿元。年度确定的92个新续建项目全面开工,鳌山滑雪场完成投资7亿元,潘太路改造北入口提升工程贯通运行,石沟水库掘通上坝隧道,完成坝基浇筑,终结了没有水库调蓄的历史。全年向上争取资金16.8亿元。
围绕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林特水产三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高标准、高规格建设6个莓类示范园,构建了菜莓互补、果药并进、农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精准扶贫新举措带来新成效
太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最大的县情就是贫困,最大的优势是文化、生态资源丰富。
“用美丽战胜贫困!”县委书记田来锁介绍,绿水青山和文化积淀都可以当饭吃,将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风景和风情就能变成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在旅游扶贫带动下,太白县把着力点聚焦在挖穷根、改穷貌、换穷业上,探索构建嵌入式产业扶贫六带模式,率先在全省推行门诊费报销制度、完成贫困劳动力公益专岗安置工作,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责任制,对脱贫工作业绩突出的24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帮扶干部等提拔重用,以作风硬换取脱贫赢。13个贫困村、790户3010人高质量、高标准达到退出和脱贫标准。
民生事业新变化有了新进步
民生大于天,枝叶总关情。
在发展过程中,太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提升水平,努力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今年高考二本上线120人,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承办了全国CBA篮球精英对抗赛、省级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培养输送的竞走运动员万金玉摘取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全运会竞走接力赛两枚金牌。强力推进“铁腕治霾·保卫蓝天”行动,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站在新起点,踏着激昂的鼓点,太白儿女砥砺奋进,求真务实,坚持“四县”发展战略,为打造“中国达沃斯·仙境太白县”谱写新的篇章。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