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政协帮扶情 小川永难忘 ——安康市政协帮扶小川村精准脱贫综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3-22 08:29 【字体:

□海云 王秋 陈睿 

走进宁陕县东北部的金川镇小川村,便捷的水泥路和连户路,青瓦白墙整齐洁净的房屋,座落在村边的养殖圈舍,成片的板栗园和药材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 

谁也无法想象,三年前,小川村还是一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无主导产业支持,群众居住条件差,全村80%的壮劳力都需外出务工的贫困村。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387户128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4户644人,贫困发生率为52%。 

大山深处“结穷亲” 

2013年底,安康市委决定由市政协机关对口帮扶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接到市委通知后,市政协机关干部带着党组织的嘱托,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到离安康市区200多公里的宁陕县金川镇小川村。面对自然禀赋差、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的村情,市政协机关干部主动作为,全身心投入。 

驻村工作队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群众会80余场次。安康市政协三任主席先后到村调研7次,副主席马晓旬10余次到村,其他副主席和秘书长也多次到村调研指导脱贫工作,帮助小川村协调项目资金,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聚焦群众钱袋子 

为了让小川村拥有自身“造血”功能,市政协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户走访,了解到小川村人均耕地仅0.6亩,但山林资源丰富,人均林地达到42亩,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便与镇村干部、能人大户多次商讨,制定了突出抓好“林、畜、药”的“四千三万(即科管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千头猪、千只羊,万只鸡、万窝天麻、实现人均万元收入)”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驻村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近300万元,用于群众发展产业;制订了《小川村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奖补办法》等,确保奖补公平、公正,实现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初衷;筹集资金50余万元,成立产业发展互助基金,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 

扶贫先扶智。考虑群众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市政协先后5次组织市农林专家到村进行种养殖产业技术培训;组织培训10余场次,培训群众1000余人次。组织药材种植大户考察学习安康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组织党员干部和产业大户到汉滨区学习核桃园建设管理经验,到大河镇考察学习土地流转、农业园区建设和安置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了干群思想,壮大了产业规模。 

据统计,小川村累计发展商品猪3500多头,山羊1500只,黄牛110头、林下养鸡3万余只,新建圈舍2500余平方米,培育各类养殖大户24户,群众人均增收1200元;科管板栗园2100亩,核桃园1000亩,种植天麻、猪苓近20万窝,培养种植产业大户50户,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白芨、乌药200亩,种植丹参150亩,建成1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产销服务一体化专业合作社2个,惠及全村9个村民小组。 

誓让村貌换新颜 

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建设要同步。近三年来,市政协共为小川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落实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0余万元,直接投资90余万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建成便民桥4座、安全饮水工程3处、村级便民服务中心1个,在集镇、安置点安装路灯40盏,恢复水毁农田1处、修复堰渠2000米、修通生产道路5公里、改造农村电网3.4公里,协调建设移动基站1处,改造土坯房30户、移民搬迁安置24户,有效解决了小川村群众通讯、用电、用水、出行、住房等困难和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爱心帮扶获点赞 

为了斩断“穷根”,近年来,市政协多方争取资金40余万元,为小川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添补教学设备,改造老化线路和饮水设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为孩子们捐赠图书、文具和新校服,组织学生开展健康体检。无论是重大节日还是遇到自然灾害,市政协机关都在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累计为贫困群众送去棉被、棉衣等生活用品280余件,粮油3000多斤,慰问金1.7万元;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慰问五保户、贫困户、老党员和80岁以上的老人共210户,资助贫困学生180人,帮助15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扶贫情深,幸福花开。安康市政协机关心系小川、爱洒小川、情暖小川,多年持之以恒的浓情相助,让小川群众永生难忘。如今,市政协机关帮扶干部已经赶往下一个扶贫点,惜别感恩之情难以言表,唯有继续信心满怀,按照市政协规划的蓝图大步前进。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