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老年摄影协会夕阳红分会会员欢聚大明宫 李金堂 摄
地铁建设者 马晓萍 摄
情谊绵绵 董虹 摄
蓝天白云 李新景 摄
幸福一刻 解永刚 摄
关中地窑 姜贵明 摄
换道岔 张晓峰 摄
3月28日上午9点,陕西省老年活动中心三楼大厅,正在举办一场夕阳红老年人摄影展。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一幅幅摄影作品被装在淡黄色的木质相框里,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展厅四周的白色展板上。大厅一侧的电梯口,省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朱建强老师正忙着迎接前来观展的摄影爱好者。
陕西省老年摄影协会成立于1987年,至今已有31年历史,现在已经发展到2000多会员的规模,是陕西14支专业摄影协会中唯一一支老年协会。当天举办摄影展的正是老年摄影协会23个分会中的夕阳红摄影分会。
活出精彩
负责组织这次展览的陕西省老年摄影协会夕阳红分会副会长焦振海老师谈起这次展览很是兴奋,他说这次办展的资金全部由参展会员自筹。“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参展作品都是经摄影专家评选出来的。”
焦振海老师今年已经80岁高龄,他介绍说,夕阳红摄影分会的会员平均年龄达到70.3岁,有退休干部、教授、工程师等。
“健康摄影,快乐摄影,摄影快乐,这是我们的宗旨。”焦老师解释说,“健康是指我们要求会员拍摄的作品,主题必须传播正能量,展现社会发展变化,反映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杜绝不健康不积极的内容;快乐是指大家学习摄影的心态要好,不论是零基础还是有功底,都要谦虚好学、共同进步。”
陕西省妇女摄影协会会长山新莉多年来一直为会员们低价冲印照片,她认为这就是她精彩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愿为支持老年团体发展贡献绵薄力量。”
联合陕西广播电台91.6交通台、西安的哥精英团开展公益拍摄活动,组织会员进乡村为当地群众拍全家福,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夕阳红摄影分会的老人们觉得自己的晚年生活这么过特别有意义、有价值。
活出快乐
省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张宗琨老师对退休老人学摄影深有感触,他说过去谈及摄影,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涉及的神秘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摄影器材简易化、便携化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将摄影作为退休后的兴趣爱好。
张宗琨老师还讲了一件趣事,几年前,他在甘南喇嘛寺遇见一位临潼电力局的退休老人,只见他背着当时最流行的胶卷照相机在人群中采风拍照,一副愉快而又满足的模样。张宗琨老师随即找机会凑过去问他,照片拍得咋样?这位老人摇着头说,由于对摄影器材操作不熟练,压根什么都没拍到。即使如此,老人一点儿也不沮丧,反而怡然自乐:“能不能拍到好照片不要紧,以后机会多的是,重要的是这份心情。”“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张宗琨老师不禁感慨,“心情好身体才会好,类似的例子在老年摄影协会比比皆是。”
省气象局老年摄影分会会长孔玲英说,她会跟会员们按时令变化定期组织采风活动,比如最近正逢春暖花开,大家就到青龙寺等春花盛开的地方实景拍摄。“拍拍花朵,看看美景,呼吸点新鲜空气,人的心态也越来越年轻。”西安市灞桥区老年摄影分会寇来运常在外景拍摄时分享心得:“今天如果能拍到中意的作品就最好,如果拍不到佳作,也不要灰心气馁。”这条经验已经被会员们接受认可,大家觉得迈出家门走进自然本就是一种快乐体验。
活出自我
今年74岁的王东平曾是省劳改局的一名公务人员,2004年退休后开始玩起了摄影,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许多摄影经验:“快门拍出来的图片是静止的,慢门拍摄更能体现出动态场景的动感。”说着,他打开自己相机里存储的一张照片,“比如拍抖空竹的场景,即使用1/20秒的速度,彩带可以活灵活现表现出来,但人物还是会被略微虚化,不容易成功,所以慢门拍摄的照片一般要多拍几张。”自从加入省老年摄影协会,王东平与这里志趣相投的老人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但交到了朋友,心胸也开阔了不少。
在本次影展中,一幅《情谊绵绵》的作品让观众忍不住驻足。照片中,灰白相间的两只苍鹭形态生动。“还记得那是在三四棵白皮松之间抓拍的。”在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周湾村,苍鹭被当地人称之为“神鸟”,许多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董虹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经常与父亲结伴出游,她爱上了摄影,在看过夕阳红摄影分会会员分享的作品后,她叹为观止。“原来照片还可以这样拍,太神奇了。”擅长风光摄影的她感慨,摄影的乐趣也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所能表现出的,而是摄影师对自我的探索、发现和挑战。
省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老年摄影分会会长陈力说:“老年生活应该怎么过?我认为,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学习提高自我。摄影爱好既能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又能用自己的方式见证发展成果,留存一份历史的记忆,这也是我们老年摄影爱好者的责任。”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