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发展文化 发挥文物资源优势 讲好陕西文化故事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4-13 08:39 【字体:

□ 记者 李鹏 

“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被省政府评为投资促进活动优秀单位”“我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三年来我省文物出国(境)文物展览18个,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度重视,成为一张对外宣传的‘金色名片’”。 

4月12日,省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以及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探索文保工作的陕西经验

文物是古代文明的载体。如何有效保护、活化利用文物是我省文博系统近年来不断探索的课题。 

据了解,我省文博系统通过大遗址保护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提出“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环境改善相结合”的大遗址保护新理念,以及探索出的“国家公园模式”“集团运作模式”“市民公园模式”“民营资本投资模式”“退耕还林模式”五种大遗址保护实践模式,明确了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思路,并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 

在文物扶贫工作中,我省率先编制完成《扶贫攻坚“十三五”文物专项实施规划》,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文物资源保存环境、交通条件,发掘文物资源展示潜力,将文物保护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相结合,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使文物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宝贵资源,其中凤堰梯田生态移民博物馆荣获我省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奖”。 

让文化成果与公众共享

在人们的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综艺节目是娱乐、有趣的。二者如何共处?一个共同的价值承载,就是文化。 

去年,省文物局起草下发了《关于推动全省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确定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单位为国家和我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每年开发各类文创产品1000余种。在此基础上,省文物局与西安高新区、陕文投集团联合发起成立了陕西“互联网+中华文明”文博创意产业联盟,成为自贸区建设人文交流高地重点项目。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我省文博系统不断构建完备的博物馆体系,增强社会教育功能。省文物局与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有关部门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和陕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指导近百家博物馆与613所大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活动,让博物馆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对外交流的“金色名片”

“立足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大局,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三年来,我省举办出国(境)文物展览18个,其中协办展览5个、入境展览13个。”据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魁英介绍,2017年11月由陕西省文物局和法国驻华大使馆在西安共同主办的“中法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和“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项目”纳入了国家“2017年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帮助新加坡修复和保护文物彰显了陕西文物保护的实力;由省文物局支持,英国作家爱德华·伯曼用英文撰写的《秦俑与秦代历史及考古发现》即将出版。 

加强与港澳台文物交流,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基因纽带。2017年,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时,在香港分别推出“陕西珍藏中国古代金银器展”“世界遗产丝绸之路展”,首次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为主题,共展出3国37家文博单位220件组精美文物,首次以中国牵头联合别的国家在香港举办文物展,在世界上是首次。 

周魁英表示,全省文博系统未来还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者、传播者和推广者责任,肩负起增强公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命,充分利用好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讲好陕西故事。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