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原登荣)近年来,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广告让学生家长眼花缭乱,导致教育培训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为帮助消费者正确选择培训机构,提高消费自我保护意识,4月17日省消协发布消费提示。
省消协提示,要查看办学资质,选择具有《办学许可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营业执照的正规机构。甄别宣传广告,谨防消费陷阱,有些培训班为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师资力量,“名校名师”等宣传标语铺天盖地,极易误导消费者。培训教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格证书,家长和学生要实地核实教师资质和教学水平后,再办理报名手续。
省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切莫轻信培训班的口头承诺,一定要签订书面合同。签订合同前要将其培训项目、教学时间、报名费等条款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此外,还要注意保留凭证,依法维护权益,并注意查看收费单据是否是有效凭证,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证据,防止遭遇“黑”补习班。出现消费纠纷后,应及时向当地消费者维权组织及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