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AG真人官方华体会

刘妮委员:打好校园思政课程基础 培育新时代“中国心”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1-22 09:54 【字体:

刘妮委员(1432555)-20250122091243.jpg

刘妮委员

□ 记者 赵婧 文/图

“要当好一个馆长,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思政老师。”27zyw委员、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说,只有深刻理解革命岁月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更生动地讲述好延安精神,让观众在倾听中铭记历史、汲取力量。

生长于延安、钻研了革命历史大半辈子的刘妮,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延安精神深植在孩子们的心底。

2023年暑期,时任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的刘妮,为来自省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学子精心筹备了一堂分量厚重的大思政课。然而,当她满怀期待地走进展馆时,却见到了一群无精打采、疲惫不堪的学生。

原来,学员们前一天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由于行程紧张和长途跋涉疲累,与带班老师发生了争执。

“孩子们,来,打起精神,我们一起唱首歌吧!”刘妮没有丝毫责怪,而是用一首红歌带动起学员们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入浅出的讲述,让革命历史又一次在歌声与故事中鲜活起来。

“新时代的青年人生于和平年代,大多数人过着物质充裕的生活,如果他们忘却了革命先辈在长征路上的艰辛与牺牲,那么国家的未来可能会失去前行的动力。”尽管这堂大思政课顺利结束,却引发了刘妮的深思。

近年来,随着红色研学热的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来到延安。2023年,刘妮调任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新的红色阵地也为她带来了更多新挑战。她说:“要让延安精神融入更多孩子们的心中,仅靠一堂课、一次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好校园思政课程基础。”

为此,刘妮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调研,她发现校园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粗线条与政治化的问题,缺乏吸引力,“高校思政课配置主要在大一至大二,占比是全学时的15%,且大多流于形式”“中小学校课程主要围绕道德与法治和安全知识普及,还往往被其他课程挤占”。此外,内容和形式也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今年省两会,刘妮提交了《关于陕西率先推行红色文化特色教育学分制的提案》,建议我省率先实施红色文化特色教育学分制,深度用好红色教育资源,为实施为国育才、为党育才发挥陕西独特的示范引领作用。

“陕西是革命文物大省,以延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独特,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文化感召力。”刘妮表示,通过实施红色文化特色教育学分制,可以让青少年在系统的学习中,深刻领悟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三观,筑牢思想根基。

“要让思政课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创新方式和方法。”近年来,刘妮努力培养年轻讲解员,深挖革命文物故事,不断研发思政课程。其中,由她研发并主讲的《音乐厅里的思政课——当冼星海“遇到”马克思》,被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思政精品课程。

此外,刘妮积极推动馆校合作,深化协同育人,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活动,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传承红色精神。“铭记历史,不负时代重托,唯有将延安精神深植孩子们的心底,方能培育出既具‘中国脸’、又怀‘中国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刘妮说。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