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丹凤县政协委员的建言之声
□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张莹
春风浩荡,万物竞发。3月31日,丹凤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来自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们齐聚一堂,聆听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为县政协过去一年履职尽责助力发展的成绩点赞,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关系丹凤高质量发展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了政协委员的时代风采。
葡萄酒产业作为丹凤县的首位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县政协委员刘亚玲调研发现,近年来,丹凤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基地9450亩,其中,酿酒葡萄3800亩、鲜食葡萄5650亩。即便如此,县内优质酿酒葡萄原料仅能满足生产需求的20%左右,原料本地供给缺口较大。
“没有相应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作为依托,葡萄酒加工企业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为此,刘亚玲建议,设立葡萄酒专项发展资金和葡萄保险基金,实施“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合同契约”“庄园式开发”等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扩大葡萄酒原料本地供给;建立县内葡萄标准化示范园创建认定办法,培育优质葡萄品种,建立品种试验示范田,促进葡萄酒产业百年品牌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丹凤县加快全民健身赋能康养之都建设,着力打造符合地域特色的赛事品牌,以“赛事经济”为丹凤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有效展示了丹凤对外形象和特色文旅资源。
针对体育基础设施不健全、特色精品赛事承办场次少、“体育+”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县政协委员崇小玲向大会提交了《用“赛事经济”开启丹凤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提案。
崇小玲建议,围绕体育板块,积极争取各类体育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体育+”模式,延伸拓展赛事效益,壮大赛事承办专业队伍,引进培育专业赛事运营企业,持续开展群众文明素养、城乡环境品质、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规划设计多元化消费场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当好东道主、文明迎赛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动”起来、文体资源“活”起来、旅游消费“热”起来,最大限度地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县政协委员孙健康为此提交了《关于发展低空经济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为丹凤未来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能为丹凤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促进丹凤旅游产业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丹凤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孙健康建议,科学编制低空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推进低空交通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立项,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密切合作,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注重低空经济与旅游、农业生产、航空飞行营地发展、通用航空、靶场测试、国防教育、研学观光等融合,加快释放低空资源,促进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农村饮用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县政协委员樊利刚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持续提升乡村饮水安全水平的建议》的提案。
樊利刚说,近年来,丹凤县坚持建管结合,多举措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维护资金投入配套不足、后期管理维护困难、水源保护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为此,樊利刚建议,加强管护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农村饮用水管护资金不足问题。加强设施管理维护,加强管护人员技术培训,对水源、水渠、水管等设施设备进行提质升级,实现农村饮水自来水化、水质安全化、运行管理规范化。配备农村饮水净化设施及消毒设施,建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加大水质检测频次,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开展节水、爱水、护水宣传,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保障水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