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zyw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陕西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集聚地之一,工业遗产遗存较多,从历史形成期的角度,可为三类:一是古代手工业遗产,以陈炉遗址为代表的,见证古代手工业和工程技术的古代陶瓷窑厂遗址、古代手工作坊遗址。二是近代工业遗产,以大华纱厂、申新纱厂、丹凤葡萄酒厂、延一井为代表的,反映我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遗产,主要是鸦片战争到1949年间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和国外资本创办的工业,数量少,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明显。三是现代工业遗产,以“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项目遗存为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工业遗产,地域上集中分布于关中、陕南地区。这一时期的工业遗产特色鲜明,许多具有全国唯一性,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工业更新加速和城市化的发展,面临着急剧消亡的局面,是最需要重视的部分。陕西工业遗产见证了我省工业的兴起、发展和变迁,也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是中国工业历史与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多得的工业文化财富。
工业遗产沉淀着有时代特点的文化。没有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奠基,就没有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没有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就没有工业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近代以来已经废弃、即将淘汰和废弃的工厂场所、设备等以及相伴而生的工业文化应该保护。保护是共同的必须的,再利用是有限的需要支持的。在实践中,政府应承担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责任,要坚持以政府为主,积极探索全社会参与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新路子。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作用,要让全社会认识到,工业遗产体现了我们埋头苦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文化精髓,是前辈先烈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敢于担当、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强国精神的一部分,不保护和利用好工业遗产就愧对前辈先烈。促使全社会提高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形成保护工业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我省工业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
2.建立省工业遗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全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尽快建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3.加快推进全省工业遗产再普查工作。组织开展工业遗产普查,深化工业遗产普查范围,有步骤地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了解现状,开展评估、认定、保护与利用等各项基础研究工作,登记建档,分类研究。全面廓清我省工业遗产遗存详细情况,知悉工业遗产“家底”。省、市、县分级建立工业遗产名录。
4.出台专项文件。尽快调研编制《陕西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提早启动陕西省工业遗产认定工作。抓紧研究制定陕西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加快启动我省工业遗产保护立法工作。
5.加快实施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项目。优选重点支持一批示范项目,如铜川王石凹煤矿、西安幸福林带“156项”工业遗产博物苑、西安“大华·1935”、宝鸡申新纱厂长乐塬“十里荣耀”、延安延长石油厂等,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6.安排专项扶持基金。由省财政安排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扶持资金,对重点项目实施专项扶持,有效推动全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7.筹建陕西工业遗产博物馆。按照重大文化项目支持有关企业和投资主体,积极研究筹建陕西工业遗产博物馆。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