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zyw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促进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我省少数民族村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坚持规划引领,组织推进有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少数民族事业“十三五”规划》等,为推进少数民族村镇脱贫攻坚行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注重发展产业,脱贫成效明显。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引导少数民族村镇坚持打民族牌、绿色牌、走特色路,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贫困人口脱贫成效明显。
(三)投入力度加大,基础条件改善。少数民族村镇目前基本实现了水、电、路、视、讯“五通”,村容村貌、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积极排忧解难,民族关系和谐。对老弱病残等无法脱贫的少数民族群众,在农村低保、医保报销、大病救助、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与倾斜,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筑起“兜底保障网”,确保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实现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省少数民族村镇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仍需提高。我省少数民族群众人口数量少,加之少数民族村镇大部份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个别干部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时有缺位,未全力把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作为事关全局、事关民心的大事、要事来抓。
二是产业特色仍需凸显。总体来看,我省少数民族村镇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新兴、现代农业较少,特色产业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的数量不多,带动辐射能力弱。农产品的加工大多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基本上都是出售初级产品,产业链短,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
三是贫困户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对脱贫主动参与意识不高,自身发展思路不清晰,动力不足;个别贫困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帮扶,自我发展能力较差。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仍需提升。少数民族村镇干部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年龄老化现象严重、接受新事物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工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导致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不忘为民初心,聚力民族村镇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意识,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砥砺奋进。二是要提高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定期研究,尤其是要把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村镇精准脱贫工作,作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的具体行动。三是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将少数民族村镇建设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通盘考虑,不断完善差别化扶持政策。要以全省特色小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契机,对三个少数民族镇给予同等的政策支持。要设立省级少数民族村镇发展基金,加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并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四是要提升少数民族村镇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二)培育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致富。一是要稳步推进“三变”改革,因地制宜开展民宿经济、养老经济、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促进少数民族村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向高效迈进。二是要培育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乡镇龙头企业,持续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切实将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发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结合,省级旅游部门指导有关地方,将有特色旅游资源的少数民族村镇纳入到全省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三)激发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一是要强化思想扶贫。使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扶贫扶志扶精神,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理念和志向,鼓励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二是要深化智力扶贫。通过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达到由“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加大对从事农业种植、家庭养殖、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和外出就业的劳动力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对于有资源无劳力的农户,引导他们参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实现资产收益。三是要正确引导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树立返乡创业的先进典型,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教育事业。持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卫生体系建设和基础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少数民族村镇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动力。
(四)抓好队伍建设,增强脱贫攻坚“战斗力”。一是将民族工作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从事少数民族扶贫工作的干部培训列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为民族村镇发展培养一批结构优、门类全、专业强的干部和“专、精、尖”人才。二是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宣传树立一批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业绩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典型,营造“干部带头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注重在脱贫攻坚中培养培养一批理想信念坚定、理论水平高、宣传意识强、群众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少数民族干部,为少数民族村镇实现深度脱贫、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活水”。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