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商联
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陕西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表彰大会,并下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陕发〔2018〕23号)。大会的召开和文件的下发,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也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宣示,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引导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信心和决心,传递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诸多政策信号,让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对促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但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并不是所有企业家的反映都十分强烈,仍有部分人在等待观望,原因主要是:
1.过去的一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的“政策获得感”不强,并由此产生了信任焦虑。
2.缺少配套措施。从政策本身来讲,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未及时制定配套措施,一些政策只停留在文件上,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出现“断档”,使得政策无法落地,效力难以发挥,没有真正惠及企业;从政策落实方面讲,因部分政策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因此会受到或明或暗的抵制,致使企业不知道有什么政策、不知道哪些政策该找谁、不知道该如何享受政策。
3.服务效能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虽然绝大多数地方和部门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都有了明显转变,但调门高、行动少,服务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等问题依旧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企业监管多保护少、维权成本过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4.思想观念转化慢。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有待深化,对民营企业发展和企业家的成长引导、关心不够,“清”而不“亲”、“清”而不为问题仍然存在,使得企业家发展信心受损。
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解读。通过印发政策汇编,利用各类媒体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组织座谈会、交流会、恳谈会、经济形势报告会等,引导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预期,消除顾虑心态和抱怨情绪,增强发展信心。通过面对面解读,帮助企业加深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决策、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切实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企业的发展红利。
2.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破除“官本位”意识,发扬“店小二”精神,增强贯彻落实《意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澄清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从上到下真正形成“县市希望在民间,经济活力在非公有制,全省发展靠民力,社会发展靠民富”的共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
3.尽快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或细则。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意见》分工,结合自身部门职能和企业实际需求,尽快出台配套实施方案或细则。在出台政策措施前要深入调研,充分听取企业家意见,并不断强化各类政策之间的有效衔接,着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依据实践发展,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使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伴随民营经济发展全过程。
4.开展专项督查。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共同组成督查工作组,适时开展对《意见》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及时整治贯彻落实不力、执行政策变形走样的诟病,把督查结果作为对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开展《意见》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充分尊重群众的话语权,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组织企业开展对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实施有效监督,切实推动《意见》落地、落细、落实。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