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
一、我省上市公司存在问题
1.陕西省上市公司与外省上市公司相比数量少。2018年,陕西省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排名第18位 ,同年新增上市公司全国排名第14位 。目前陕西省的资产证券化率仅有33%,仅达到全国水平的一半,在西北五省中,倒数第一。并且,在陕西省上市公司中,多数公司规模小,大盘股占比仅为14.29%,而小盘股占比为69.39%,居于显著位置,显示出上市公司的规模大多较小,实力不足。
2.陕西省上市公司市值在沪深两市总市值的占比太小,在陕西省GDP的占比也略显不足。2018年,陕西省上市公司市值超过百亿元的有11家。其中,总市值居第一的是来自采矿业的陕西煤业,市值达744亿元,来自制造业的航发动力和隆基股份市值分别居第二和第三,市值各为488.67亿元和486.71亿元。
3.陕西省上市公司中,重工业企业居多,第三产业偏少。制造业占据陕西省上市公司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可以看出,优质的、大型服务型企业的数量严重缺乏,企业的整体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4.陕西省上市公司中,主板企业占据多数,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数量仅占三分之一。显示出陕西省上市公司的活跃度不够,科技创新型企业严重缺乏。另外,陕西省上市公司的业务分部区域较小,大多集中分布在省内和西部地区,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也甚少,企业开放度不够。
5.陕西省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为国有法人的占比近三分之二,为非国有法人的占比明显较小。国有控股占据着绝对优势,民营企业相对较少,说明民营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更具有发挥的空间。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足够数量的重点后备民营企业,才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IPO供应。
二、做大做强陕西省上市公司的建议
1.应加强本省企业上市力度,符合上市基本条件的企业应认真跟踪研究分析,努力推进企业成功上市,从而激发市场活力。同时,政府应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支持企业上市,一方面为陕西省企业注入资本与活力,另一方面为陕西省经济结构优化贡献力量。
2.在巩固现有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企业地位的同时,应加大第三产业上市公司的培育力度,使得陕西省上市公司发展更加充分、行业分布更加均衡,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化。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全省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应借助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机会,大力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中、省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非国有资本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信通过3-5年的努力,大多数省属国有企业将实现股权多元化,以此促进国有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储备一批优质的中小型企业,待条件成熟时促进其上市。未来经济主轴会向高科技新兴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上市有利于提升省内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有利于创造优质供给和扩大有效需求,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5.应运用上市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如重组并购、吸收合并、资产置换、控股股东变更等)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通过对基本面较好,被市场低估的,同时具有成长价值的企业重组,可以改善治理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业务规模、放大自身价值,借助更广阔的平台,创造出能够迎合未来战略发展的抓手,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同时,应关注股本相对分散的小盘股企业,因为相对分散的股本非常容易发生资产重组情况,容易被外来联合收购;而相对集中的股本,容易实行股权转让,实行并购的可能性较小。
【编辑:李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