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睿智之言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2-06-25 11:25 【字体:
    本网讯(记者  卓九成  万君)6月5日,省十届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建言献策。常委们畅所欲言,情真意切,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热烈的讨论发言中,为推进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真知灼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资源丰富,优势得天。
    2007年,中共陕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去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省建设文化强省再一次指明了方向。今年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又就建设“三强一富一美”的西部强省,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此,27zyw把围绕我省建设文化强省开展政治协商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认真安排,狠抓落实,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陕西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发展的上升通道,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良好条件、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如何进一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步伐,实现我省文化由“大”到“强”的转变,不断提升我省文化的软实力,是27zyw关注的重点。
    几个月来,27zyw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并邀请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市政协,围绕文化强省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视察活动。从革命圣地延安到青山绿水的山歌之乡,从以“长安古乐”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到以动漫、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从基层“三馆”建设到文化体制改革,130多名27zyw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先后深入到全省7市20县(区)开展调查研究,共召开情况通报会和座谈会36场次。大家围绕建设文化强省奋斗目标,突出文化惠民的根本目的,抓住实施“文化八大工程”工作重点,与当地党政部门一起听汇报、查资料,共同看现场、听民声,广纳民言,广集民智,积极探寻制约我省文化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办法,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7份、大会发言42篇。
    调研中,委员们认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时期陕西人精神进一步弘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成果丰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文化产业快速壮大、项目带动战略有序推进、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开发建成,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文化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为促进陕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但委员们同时也发现,我省虽然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城乡居民文化娱乐仍然以看电视、听广播为主要消费形式,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与文化强省建设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委员们建议,要不断完善文化发展思路,推动陕西文化繁荣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打造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发展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推动文化强省建设。
    委员们认为,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享受文化成果、人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此,刘阿津委员建议省政府加强调研,制定《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法》,依法促进县级文化“三馆”事业健康发展。他建议有关部门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使全省所有县(区、县级市)都有设施达标、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馆、图书馆;同时,研究制定县级博物馆建设标准,促进县级博物馆规范发展。通过策划实施县级“三馆”设备更新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等新的工程项目,解决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
    梁和平委员提出了“加快影视产业发展,重振影视辉煌”的建议。他认为,正确处理广播影视双重属性的关系仍是当前广播影视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就是要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明确区分,并分别采取不同政策。因此建议各级财政加大对公益性项目的扶持力度,如对陕西广播电视台高清设备的改造、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等。
    全面建设西部强省,文化建设是引领。委员们提出,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环保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周杰委员就此建议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艺术市场,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营资本、经济增长点,带动全省整体经济向前发展,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艺术市场建设的强大合力。
    如何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单克功委员通过调研提出了“加快文化园区建设,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他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就要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园区,发挥其产业集聚和孵化功能,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交易、展示平台,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示范基地。
    牟怀岐委员从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出发,建议加大对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科技支持力度。他说,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紧密融合,充分运用已有的高新技术手段,拓宽文化传播渠道,丰富文化表现形式,推动我省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是壮大我省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和选择。
    “目前,我们在宣传陕西人形象上过分强调粗犷、阳刚、古朴的文化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价值偏颇与盲目乐观,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孙守增委员针对我省对具有时代气息的陕西人新形象宣传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的建议。他认为,进一步提升陕西文化形象,展现陕西的文化实力和发展前景,继续扩大对外影响和提高竞争力,是构建陕西形象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古代的陕西和现代的陕西,中国的陕西和陕西的中国;艺术地描绘和展现陕西人的风度、信仰、气度、精神和陕西独特的内涵魅力,很有必要。
    集众思方能深谋远虑,聚广智方可运筹帷幄。这一个个务实之策,充分彰显着委员们的共同期盼: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崇高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省党代会提出的“三强一富一美”奋斗目标贡献才智和力量。

【编辑:彭博】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彭博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