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和建筑业创造的不可再生垃圾,正在以每天数以万吨计的速度侵蚀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在自己的提案中这样写道。
郝际平在调研中发现,我国每年约产生建筑垃圾4亿吨,占垃圾总量的30%~40%,但利用率却不到3%。这些垃圾被倾倒或简单填埋在城市周边,造成“围城”现象。经过分析,郝际平认为,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建筑垃圾处理基本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基本没有分类收集,也缺少专业的回收处理机构,建筑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较落后,政府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不大。随之而来的危害是,占用大量的土地,污染环境,增加新的建设用地地基处理成本。
面对这一难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郝际平认为,治理建筑垃圾污染,必须建立有效的环境治理和监管体制,建立治理建筑垃圾排放新体系,推广新型建筑体系和预制化、装配式工业建筑;运用经济杠杆,对建筑垃圾排量大的企业征费,对新兴的节能减排生产方式进行鼓励或奖励,推动建筑工业化转型;推进资源均衡配置,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落实减量化、资源化目标;推广以钢结构建筑为代表的节能减排建筑体系,促进钢结构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机结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