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 今人有网购热潮,“双11”活动更是让无数人沉浸在疯狂购物的狂欢之中。那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满足自己的购物欲望呢?古人是否也有类似的“购物节”呢?

  • 职比芝麻小,胆须比天大;若还天塌下,站在山顶撑着它。顶头上司不落笔,小可胸口如猫抓。亭易名字非小事,一字不慎坐洋蜡。推拖、承揽均有责,麻杆打狼两害怕。幸亏征集党史料,且称“兵谏”副年华。倘若顶峰来问话,当年报纸代咱答。西安事变俱考证,斟酌统台雨后霞。

  • 梦圆桓公陵园 2024-11-04

    史书记载,郑桓公姓姬名友,西周时周宣王之弟,宣王二十二年封其于郑,时在今华州靠东的柳枝一带。桓公由于治国有方,在百姓中极具声望。古郑国不仅农耕、纺织、医术,而且铸造、军事、商业、经济、社会文化等都有了长足发展,百姓和合、国泰民安。然宣王后期的日渐衰落,特别是之后周幽王的昏庸腐败,使周王室天下摇摇欲坠,洞察时势的郑桓公真是心焦如焚,而他更看到西北部游牧部落的虎视眈眈,遂举国东迁至今日郑州以南新郑一带立国,大大保护了西周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文明传承。后桓公被幽王诏命护周,于乱军中罹难。桓公尸身被部下兵士死命护送

  •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唐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照亮了整部中国文学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唐诗作为唐朝的“一代文学”,认为唐诗可以代表唐朝的文化特色。《唐诗中的节令民俗》一书,正是王士祥先生对唐朝与唐诗文化挖掘与研究的成果,通过对特定节令下的唐诗作品进行细致解读,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感。本书不仅是对唐诗艺术的赏析,更是一次对古代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入探讨。

  •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历史画卷中,八路军东渡抗日这一壮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不朽的光辉。1937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八路军选择从韩城芝川东渡黄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抗日征程。这一重大决策的背后,隐藏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深刻的历史原因。

  • 家乡的皮影戏 2024-09-09

    儿时的记忆里,乡村文化生活贫瘠,能看上一场皮影戏,就像逢年过节一样热闹,可谓座无虚席。那时候看皮影戏,一般是在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村民挨家挨户凑份子,请来皮影戏班演出,一唱就是十天半月,庆祝丰收年景。也有在庙会和端午、中秋等各种节令,还有大年三十和正月里,乡村里为图个热闹,争相邀请皮影艺人唱戏,为节日助兴。

  • 西安城墙,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一千多年的时光中,诉说着这里的变与不变。在对它的保护与传承中,也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古代的官报 2024-08-26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新闻媒介,自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古代官报是中国古代媒体的一部分,在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共同探讨一下古代官报的起源和发展。

  • 漕运河,历史上也叫“运粮河”,在今天西安城北的汉长安城遗址。原来叫“漕运明渠”,现在是“汉城湖”的退水渠。据史料记载,这条西汉时期长安城的运粮河道,南起今西安市三桥街道车刘村,经汉长安城南城墙遗址“安门”外的南运粮河,流到东城墙“霸城门”外北至徐家湾,再向东流入黄河。当时的漕运河风景秀丽,每到春季,许多王公大臣都在漕运河两岸踏青游玩。

  •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流通工具,从古至今,在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一种红色货币,虽然只流通了半年左右,却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的苏区货币——油布币(又称苏币、苏票)。

 97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