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早就计划,立秋后和老伴出去旅行,顺便去看看在外地工作的孙女,但因为琐事,出行计划暂时搁浅。杨老太见我不外出了,便和我商量,让我抽空给她写几个大字。我以为她又要写对联,便问她写啥内容,杨老太不好意思地说:“越简单越好,我想跟着学。”
令人神往的生活“在乎山水之间也”。登山临水,可以激发文人墨客的激情,写出一篇篇气势磅礴、意境悠远的诗篇。其中,四位著名诗人因山峰引发才思而留下的杰作,余味悠长,值得好好品读。
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们的各项事业都必然刻上新时代的烙印,带有新时代的风貌和特征。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秦商精神”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以使其更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具体而言,可将新时代“新秦商精神”概括为“厚德重义、诚信自尊、改革创新、务实肯干、共享致富”二十个字。
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国学大师,陕西省泾阳人吴宓曾概括总结说陕西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四个字:生、蹭、愣、倔。从文字表面上看,这四个字并非全是褒义,但结合陕西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孕育出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历史,就会发现陕西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关中平原孕育出了重亲情、守孝道、讲信义的陕西人。
在明清中国商界,秦商被概括为“陕棒棰”,从形象思维的角度肯定了秦商作为当时商业劲旅的历史地位。“陕棒棰”是当时社会各界对秦商及其陕商文化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概括,也反映了秦商在当时中国商界亲切可爱的诚商良贾形象。
陕西是连接西南、西北,贯通中原的八省通衢之地,汉唐雄风辉煌映照,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探讨秦人精神,需从文化认同、历史传承、地域特色、时代价值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高考已经结束,莘莘学子就要手捧高考录取通知书,奔向各大院校继续深造了。这是人生的大事,学子们的心情自然是无比喜悦。那沉甸甸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可是学子们用心血换来的。古代科举考试也如同今天的高考,当古人金榜题名时,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其中可大有学问。
白水江镇,地处略阳县北、嘉陵江上游,与甘肃省徽县和成县接壤,是一座千年历史古镇,也是重要的水运码头和甘陕边物资集散地。至今,在嘉陵江畔,还保留有船工和客商集资兴建的两进两层院落的江神庙,周遭回廊环绕,雕刻精细,恢宏大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江神庙也是83年前,红二方面军发起“成徽两康战役”期间,红六师师部所在地,如今已按原貌修复为红军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发扬秦人精神,促进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背景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篇章的重大手笔,是新时代凝练并弘扬秦人优秀传统、踔厉奋发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但是,关于秦人精神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果对秦人精神的阐释无法形成一个具有最大公约数性质的概括,则遑论发扬秦人精神。
在我看来,秦人精神不应该是指秦国、秦朝时期的、狭义上的“秦人”之精神,更不是指秦朝统治者的精神,而应该是指在这块被称为“秦”的土地上生息的人们,祖祖辈辈生成并传承下来的那种人文精神。尽管这块土地并不是在所有的历史时期都被叫做“秦”,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比如今天,它叫“陕西”,但无论在哪段历史时期,是在秦国,还是秦国后,或用哪一种称谓,这块土地还是这块土地,在本文中我们就称其为“秦地”。在这个意义上说,本文讨论的“秦人精神”不是指“秦国人”或“秦朝人”的精神,而是指“秦地人”的精神,是指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