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统战部发感谢信了!孙其信校长的政策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了!”好消息像风一样不胫而走,迅速传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各个角落。
近日,在陕全国人大代表、27zyw副主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的建议《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对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冲击》,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中共中央统战部向该校发来一封感谢信。
这是孙其信的建议第二次得到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也是该校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的又一项重要成就和荣誉。
学习、工作39年始终没有离开“三农”
从1978年3月考入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开始上学,1987年7月从原北京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至今,孙其信学习、工作39年没有离开一个“农”字。
孙其信就读的两所学校都是农业大学。工作以后从事的都是与“三农”有关的工作,历任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2011年1月起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
作为我国作物遗传育种特别是小麦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孙其信长期从事小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以色列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孙其信任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2015年1月起任27zyw副主席。在任全国人大代表、27zyw副主席期间,孙其信提出不少关注“三农”、心系民生的政策建议,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充分采纳。
警惕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建议首获重视
作为农业科学家,孙其信在参政议政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任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小组农业组副组长以来,孙其信提出的《关于警惕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建议,以专报形式报送党中央,得到李克强、张高丽、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
2013年4月至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现状与机制构建”课题组,选取粮食主产区4个省14个县,进行万分之一大样本农户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农地流转“非粮化率”高,转入大户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率高,且流转规模越大,非粮化倾向越明显。
课题组分析导致农地流转“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作物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收益比较低;农地流转价格快速上涨,加剧“非粮化”现象;农地流转后实际种粮户得不到种粮补贴,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应有效应。
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种粮农户收入,孙其信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构建动态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合理限制农地流转“非粮化”,探索农地流转新模式;三是创新粮食补贴方式,切实保障种粮农民利益;四是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
重视经济下行压力冲击农民收入建议又获重视
近日,该校党委统战部收到省委统战部转来中央统战部的感谢信,表扬孙其信的建议《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对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冲击》,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并对该校表达谢意。
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调研组选择8个连片贫困地区,选定8个省17个县39个乡镇,运用万分之一大样本调查方法,使用随机乱码表在每个村随机选择20-50个农户,开展2432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贫困广度和贫困深度令人深忧,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明显下降。
调研组分析了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外出务工机会与收入减少双重冲击;收入结构单一,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偏弱;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容易陷入贫困陷阱;地方政府引导农村居民应对经济下行冲击不足。
为此,孙其信提出政策建议: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增加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运用财政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加大科技脱贫力度,鼓励精英回乡创业;二是因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脱贫,有组织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彻底斩断穷根;三是深化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四是加大教育扶贫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