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发展,教师为本。 教育是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狠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落实,注重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15068所,在校学生766.26万人,教职工总数63.72万人,专任教师49.09万人,师生总数占全省人口近1/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做法有:
1.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整体谋划。中小学主要是深入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强师计划,高校主要是围绕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和人才保障。
2.坚持师德为先,强化典型引领。始终将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强化师德师风作为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任务,积极发扬西迁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培育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张国伟、何雅玲、党红妮和全国最美教师邓滢、央视最美教师于惟德等先进典型。
3.狠抓骨干带动,促进全员提升。一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特别是2017年将教师系列和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权一次性下放给高校,积极扩大高校管理自主权。通过“外引内招”方式,赴欧美和北京、上海等地著名高校招才引智,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取得新突破。我省高校现有“两院院士”45人,“千人计划”175人、“万人计划”107人、“长江学者”127人、“优青”33人、“杰青”74人,省“千人计划”788人、“特支计划”162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6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0个。二是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体系逐步建立。近几年通过赛教等方式累计培养“三级三类”(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7269人、特级教师313名、正高级310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6名、省委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56名。三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聚焦乡村关注薄弱效果明显。坚持聚焦乡村、倾斜薄弱,近年来累计争取“国培”等项目经费10亿多元,其中80%用于乡村教师的素质提升;同时,按照教育部要求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教师两个轮次的全员培训。
4.加大扶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一是积极争取和落实中央特岗计划。2015-2018年共为我省10个市75个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招聘特岗教师1.56万名,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师资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二是大力实施校地结对“双百工程”。2017年4月实施百所高校结对帮扶近百个有扶贫任务县区的“双百工程”,累计开展各类帮扶810项,各高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700余万元,协调帮扶资金6000余万元。三是组织开展“万名学子帮扶千村”暑期实践脱贫攻坚专项活动。2017年启动以来,全省高校累计派出1500多支队伍、17000余名师生,足迹覆盖全省所有贫困县和绝大多数的贫困村。四是广泛开展“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通过在全省教师与贫困学生之间构建结对帮扶关系,实现“三秦教师人人奉献爱心,贫困学生个个得到关爱”工作目标。
二、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省教师队伍虽然在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受经济发展、财政投入等客观因素制约,现实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中小学办学活力不足。据统计,我省中小学教师总体超编、结构性缺编情况依然严重,小学教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初中教师稍显不足,高中和幼儿园教师严重不足。公办中小学不同程度存在管理模式僵化、办学机制不活、用人自主权不够、分配自主权不足等问题,影响中小学办学活力,制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2.中小学教师待遇总体偏低,且排名全国后位。一是我省中小学教师整体工资水平偏低。根据教育部通报,2014年后我省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年拉大。2016年我省小学教师年均工资水平6万元,全国排名倒数第四;中学教师年均工资水平6.2万元,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与省内公务员相比,2017年中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比公务员低1.1万元。二是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面偏窄。目前,我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412元,仅覆盖43个集中连片特困县5.8万名乡村教师,且这部分资金由中央奖补完成。据调研了解,四川、湖南、甘肃等省覆盖省内全部贫困县乡村教师,宁夏、重庆等省份覆盖全体乡村教师,覆盖面均比我省广泛。
3.现有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通过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省新建和改扩建了一大批公办幼儿园,受中省编制政策等因素影响,除西安市外我省其他各市未能按照《陕西省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开展核编。以致在编幼儿教师难以正常补充。据2017年统计,我省现有在园幼儿145万名,按师幼比1:15测算,应编9.6万名,而实际仅有4.4万名,缺5.2万名,严重制约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三、建议
为了切实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根据中央4号文件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入调研、总结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先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问题导向和改革要求,代省委、省政府拟定了我省落实中央4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对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破解对策。
1.建议全面落实我省落实中央四号文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盘活教师活力。《实施意见》对症施策,提出了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指明了努力方向。落实好其中的政策举措,将有利于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充分落实归口管理,逐步建立起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
2.建议加大力度,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确保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二是扎实落实中央关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力争2019年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贫困县乡村教师,2020年全省范围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3.建议尽快实施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按照中央39号文件要求和《陕西省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将对未核编的市县,启动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力争在一个时期内补足配齐幼儿园教师,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撰稿人职务: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