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安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省长刘国中在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动员会暨关中地区“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推进会上强调,打赢蓝天保卫战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战场之一,陕西大气污染防治责任重大、形势严峻、压力逼人。
陕西省巨大的能源消费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急剧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生态环境被破坏,雾霾天气越来越多,不少地区的高耗能行业及各类园区、城镇普遍存在耗能高、污染大、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我省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1.关中地区雾霾问题日益加剧。2017年全省陕西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3%,2012年全省11个市(区)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为89.2%,五年来我省空气质量总体有较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急需改善。根据省环保厅发布2018年6月及1-6月全省空气质量状况显示:2018年1-6月,全省13个市(区)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商洛、安康、汉中、杨凌、榆林、宝鸡、延安、铜川、韩城、西咸、渭南、西安、咸阳,后6位均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安更是被列入2018年全国大气污染全国城市空气质量较差的20个城市。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我省关中地区的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市以及杨凌示范区列为汾渭平原为重点区域。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要求将会更严,标准将会更高。
2.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结构性污染问题严重。陕西是全国能源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量在全国均位居前列。由于陕西的自然禀赋特点,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占比较高,生产和消费占比一直在70%—80%之间,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耗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由于煤炭消费比重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陕西推动神态文明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十八大以来,我省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我省存在较大差距。2017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477.41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同期增长1.8%。规上工业能耗增速呈不断加快趋势。2017年,陕西省单位GDP能耗为0.572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最低能耗的2.24倍,是德国的2.99倍,从行业来看,冶金行业我省吨钢综合能耗为611千克标煤/吨,是国内先进水平的1.08倍;有色行业我省电解铝企业单位产品电耗为13599千瓦时/吨,是国内先进水平的1.06倍。 可见我省能源消耗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更为明显。
二、发展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是深化我省能源供给侧机构改革的重要路径
1.分布式能源产业符合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2017年,全球分布式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32.4GW,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据将增至528.4GW,复合增长率16.62%,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国内分布式能源主要以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光伏为主。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推动非石化能源可持续发展,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以提升能源系统综合效率为目标推动能源生产供应集成优化,构建多能互补、共需协调的智惠能源系统。与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2.有效解决我省能源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我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石油化工、制造业等能源消费型行业,这些企业既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又面临着愈加紧迫的环保压力和经济竞争压力,是造成我省能源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根据美国研究表明,利用分布式能源站酒店类、商场类、医院类等建筑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4.3%-61.4%。除了节能环保,分布式能源站还可做到用电峰谷差互补。通过因地制宜、就近取材、即发即用,利用地热、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为工业园区企业的油井、煤矿等提供稳定的冷、热、电、水等综合能源供应。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最能体现节能、减排、安全、灵活等优点,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负面影响小,优化能源结构和经济效益好的叠加优势,是践行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有助于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经济动能转换。
三、措施及建议
1.积极引导关中城市群能源转型,实现能源产业升级。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调整能源配置、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
一是要以发展为激励,促进能源升级,进一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关中盆地内的燃煤使用。
二是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三是在制度层面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平台,鼓励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一是鼓励企业利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平台,进行分布式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工作。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二是由省级技术监督局组织专业能源单位、高校、专家对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的技术标准、装备水平、系统匹配、集成方式、最佳配方等进行标准制定,政府鼓励分布式能源领域尽快出台执行标准。
三是由省科技厅牵头组建分布式能源产业联盟和研究院,集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从产业、技术、资源、信息等角度集众家所长,延伸分布式能源产业链,快速形成我省分布式能源产业核心能力。
3.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解决方案。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解决方案作为解决我省能源消费不合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一是由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搭建企业之间的供需交流平台。在全省各类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软件园、新型城镇、特色小镇等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解决方案,在新农村示范区、美丽乡村等改造示范项目建设中,原则上均要同步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支持农居连片开发改造。
二是由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等政府部门对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的示范工程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由省金融办按照分布式能源项目不同业务类型,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制定多种差异化金融方案,促进我省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项目的尽快落地。
撰稿人职务: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