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面发言

关于打造淳美厚重的陕西乡村文化名片 的建议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1-27 19:52 【字体:

孙  瑜

自2017年底至2018年底,党和政府接连出台一系列文件,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全面振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集中体现,其中,文化建设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在物质层面,主要涉及衣食住行;在精神层面,主要涉及情感价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一起抓”,乡风文明体现于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凝聚在情感价值的方方面面。

陕西有着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充分发掘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凝聚文化精神、讲好文化故事,创造性地传承淳美厚重的传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淳美厚重的传统文化,源于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积淀,呈现为关乎农民衣食住行和情感寄托的文化标签,如面食、窑洞等生活方式,剪纸、皮影、地方戏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等等—它们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传承,就是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用当下的叙事方式讲述淳美厚重的传统文化,从而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两个层面实现文化的传承发展。

当前,陕西乡村文化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如民俗村建设、农歌大赛等,都有力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但坦率地讲,这些文化建设大都呈现为某种展示性的活动,且在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凝练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以期在展示性活动中更好地对外的宣传,并且能够达成内化于心的目的。内化于心,是基于对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才是传承的核心,它往往内蕴于文化艺术故事之中。2019年1月5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新征程: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评价体系发布中,在多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中陕西省所辖城市均未进榜,这就为陕西加快在“文化创意+”的新业态形势下加强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文化价值的凝练以及推广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讲述故事得以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更是如此。在远古,故事体现为口耳相传的诗歌、民歌,逐渐衍发为绘画、舞蹈、剪纸、皮影、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艺术内蕴着故事,隐藏于艺术背后的,是先民的精神意志和情感价值。因此说,只有讲好了故事,文化才能流传下去。

讲好文化故事,是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重要手段。黄馍馍、白鹿原所以能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它们讲好了故事;华阴老腔所以能广为人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主动将自己融入了白鹿原故事。讲述有趣味、有内涵、有意义的故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故事之中,既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承、传播方式,也是内向塑造当代乡村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为此,建议:

1.陕西省政府应围绕挖掘凝练陕西地域优秀传统民风民情民俗文化,针对“文化创意+”的社会业态变化趋向,推动讲述优秀乡村文化故事相关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依托高校、研究院所发掘凝练创作优秀乡村文化故事:一是重内容发掘,二是重讲述形式,三是重情感价值塑造,四是重文化传承。

2.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在讲好优秀文化故事上主动谋划,汇聚智力支持、运用先进技术,打造淳美厚重的陕西乡村文化名片,在根源上提升地域文化品位,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推动陕西省三个经济的建设,加快陕西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建设,加快追赶超越谋发展的步伐,扎实推动文化自信的建设。

撰稿人职务: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教授

【编辑:杨洋】

来源:陕西政协网 编辑:杨洋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