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面发言

关于深化“放管服”创新改革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1-27 19:40 【字体:

刘振宇

国内外无数城市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创新是未来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创新的原动力首先是来自于城市管理者的创新,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办法。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密集推出各项扶持优惠政策的同时,就要求政府管理部门要把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管理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放到前头、落到实处,这是给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最重要的创新课题。

一直以来,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成效始终与东部地区始终存在差距,企业进不来,市场活力不够,产业链资金不足,人才外流形成恶性循环,城市竞争力从何谈起。而企业进不来,除了产业环境、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让东部企业望而却步,本地企业发展束手束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部的地区落后的营商环境,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1.招商和企业服务都是“一把手工程”。

一把手工程是说这项工作只有一把手重视,只有一把手对工作有认识有办法有要求。企业落户一个城市,所有的行政管理手续都需要到一个一个单位的柜台去办理,我们经历过太多次政策力度大,宣传口号响,一把手领导关注度高,但是真正实际办理来到受理柜台的时候发现,流程复杂,周期长,限制多,甚至说柜台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不清楚、不理解、不会办。一个企业在每个单位哪怕卡一次,项目的落地就遥遥无期。

2.管理单位之间“比邻若天涯”。

举个最近遇到的例子,我们企业因为外贸业务需要办理进出口权资质。这个资质在上海企业只需要准备好一套资料,提交至一个受理窗口,在两周左右就可以办理完毕。但是在陕西,我们需要经过区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外汇局、市国税局、省海关、省公安、省出入境等十多个管理单位的近30次审批环节,往返两个城市,花费近半年时间才能办理完成。这并不是说上海不需要这么多的单位审批,而是上海把这些单位的流程进行了统筹和横向打通,统一唯一口径对接企业,真正做到了简化流程,方便企业。对企业来说,两个城市,通过这一件事情,孰优孰劣,高下立现。

3.和从前不一样的就是有风险的,有风险的就是不能做的。

随着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和算法时代的更迭,每天都会出现一大批高速发展的商业新模式,例如美团、抖音、拼多多、趣头条,它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原有线下门店增长的拉客模式,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破解市场下沉密码。但是我们太多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对这些新兴的模式和事物都还是用老眼光、老思维去审视,还是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还是有工厂、有设备、有仓库、面对面,如果不是,就是虚假的、就是不合规的、就是不应该大力发展的,殊不知现在连餐厅都可以不需要厨师,而仅仅由计算机和智能化设备来完成餐点的制作。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判断标准早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商业模式,管理机构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抵触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压力,足以消耗掉企业发展的动力甚至成为阻力。

当然,随着各地方政府对于招商引资的重视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这些现象在日益好转,“店小二”服务精神在陕西家喻户晓,我们从企业切身体会出发,关于深化“放管服”创新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一纵一横一新(心)”创新“放管服”管理机制。

“一纵”是说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单位和机构,需要自上而下形成通畅的招商和企业服务体系和标准,让一把手工程变成柜台工程。“一横”是说相关的管理单位之间能够“天涯若比邻”,互相之前也能够形成响应机制,简化企业手续办理难度。“一新(心)”是说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管理单位,对于目前经济环境里面的新业务、新环境、新模式、新业态要有新的意识形态,有积极创新的管理心态、使用和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和工具。

2.“放管服”落实八字决。

“服务好,才能优环境”:建议设立首席服务官制度,为企业提出的困难提供精准服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调度能力,提升行政服务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投资者和人民的满意度。

“环境优,才能促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带来口碑效应,吸引投资进驻,随即高净值人才落户,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有发展,才能强监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制度僵化,经济发展就失去活力。因此,先推动企业繁荣发展,才有市场主体和自然人的法治市场监管,才能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管的好,才能放得开”:随着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提升,利用技术手段完全有能力实现把监管贯穿市场行为过程中。所以,作为监管主体的政府要逐步适应新型监管模式,改变以前那种一支笔,一堆章的局面。

“放得开,才能搞得活”:放手不是不管,而是将行政审批权力的下放,简化转为备案和承诺。堵不如梳,创新代表政府对市场的发展也要有一定的容忍度。让企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搞得活,才能更积极”:加强与基层组织和企业主体的对接渠道,听取民声民意,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也是作为政府服务要重视的问题。

“积极干,才能有创新”:把责权利通过考核制度设计,激发一线窗口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人民群众的热情和基层创新相结合,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过不去的坎。

“有创新,才能真转型”: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经济新模式新机遇,是基于大数据运营基础上的第二曲线飞跃。创新并不是在原有的曲线里渐进性的进步,而是从一个曲线变化为另一个曲线,我们称之为转型。

3.城市服务去中心化,公共服务的去地域化。

城市服务去中心化,建议政府不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决策者和审批者,让企业有更多权利去选择商业模式的转型升级,政府则提供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变以政府指导为中心为多节点、快速重构的新商业模式,政府资源也不再集中在原有的垄断企业、大型企业、大V服务入口,而是向多元化、快速化、扁平化方向发展。

公共服务的去地域化,建议随着就业人口的加速流动放开。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口自由流动的社会,也是一个政府服务高效的社会。但在当前,公共服务与户籍、注册地捆绑在一起,就会成为政府服务效率低、改革活力难以持续释放的一个症结。

撰稿人职务:陕西世纪华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魏丹丹】

来源:陕西政协网 编辑:魏丹丹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