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面发言

提升无人智能产业 加快构建陕西硬科技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1-27 19:27 【字体:

王  辉

陕西省委、省政府《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一批制约全省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激活硬科技创新力量。强调在我省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

一、陕西省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现状

陕西是航空工业大省,具有航空的综合优势。在航空资源的支持下,省内无人机产业链条较为完备,在构件、设计、制造、服务部分环节都有相当出色的公司和企业。依托军民融合也是陕西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军工产品的技术转换也对民用无人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政府在无人机民用领域政策支持:(1)支持西工大无人机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前瞻性探索。(2)强化陕西省无人机产业“一中心、两基地、多园区”发展格局的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无人机产业各个环节的骨干企业,促进无人机企业形成统一发展的格局,最终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形成了无人机产业规模。(3)根据政策要求,在财政、金融、场地等方面均给予无人机企业倾斜,园区补助、专项资金多方面支持。为保障陕西无人机企业持续发展,航天城等基地、产业园均有相关部门对接多方融资渠道。

根据调研,陕西从事无人机研发、生产、服务的企业近70家,其中西安爱生技术集团公司ASN系列民用无人机产品在省内较为领先。陕西几乎全部的无人机企业集中在西安市,主要分布在西安航空基地、西安航天基地、西安高新区。整个陕西无人机从业人数接近7000人。省内有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学科,源源不断的培养了后继人才。

二、陕西无人机产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陕西无人机基础研究与总体设计企事业单位共有6家,无人机整机研制销售企事业单位共有23家,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发企业共有4家,无人机动力装置企业共有4家,导航、制导及任务载荷企业共有13家,试验与测试企业共有2家。从企事业单位主要业务方向来看,陕西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领域、无人机动力装置领域、无人机测试领域较为薄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2.产品同质化严重

陕西无人机行业虽然在政策支持下属于新兴行业,但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进入无人机竞争加剧的时代,无人机产品和无人机服务陕西各大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基本相同,产品迭代速度不够。每家公司没有差异化生产和服务,缺少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的市场细分,导致相同产品和服务的竞争白热化,劣势产业得不到发展。

3.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来说,陕西无人机产业的平台机构一共有5家,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对无人机的研发、生产都有一定的影响,专业的试飞和测试场地的缺失导致无人机试飞工作开展难。西安航天通航产业园开发公司即将建成最靠近市区的通航机场,会得到有效缓解。但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无人机产业。

4.服务保证不健全

(1)无人机飞行基础保障不健全,在省内飞行条件不成熟,审批监管都极具难度,畅飞的保障机制还未出台,监管过程几乎都会影响无人机飞行;(2)无人机企业主要集中在研发生产领域,对于无人机保养维护产业几乎零涉及。不能有效地保障无人机安全飞行。

5.培训服务较为薄弱

无人机培训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批能专业飞行无人机的操作人员,现在对于无人机飞行员必须持证上岗飞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大部分人员都属于无证飞行,导致无人机飞行安全隐患较大。部分企业为了争夺生源,在培训无人机学员的时候也放松了相关要求以及后期情况的跟踪,形成恶性循环。

三、关于有效提升无人机智能产业的建议

1.加快军民融合,促进无人机发展

利用军工产品的优势,嫁接到无人机民用领域,着力带动发展民用无人机技术革新,通过政府和无人机平台对接,是军工产品民用化进程加速,将可公开优势技术尽快融合应用,在环境监测、线路巡航、农业发展、安全安保方面迸发出新的亮点。

2.加速无人机产业基础建设

(1)硬件设施基础建设。尽快建设完成相关无人机产业园、试飞场地、测试中心,力争无人机在研发、生产、测试过程中有保障。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无人机产业园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

(2)软件设施基础建设。目前来说,陕西无人机的飞行监管,正常的飞行、运营和政策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飞行备案、审批过程中还有诸多不便。通过对管理规定等政策的完善保障以便保障无人机正常飞行。

3.培养无人机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龙头骨干企业

在无人机机身、无人机控制系统、无人机动力装置、无人机导航和制导、无人机任务载荷、无人机供电系统、无人机信息传输系统、无人机销售与服务外包等各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公司来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加快重点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的密切合作,汇聚各方力量高效系统的推进产业发展。加大支持西工大无人机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无人机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无人机工作方面的力度,力争形成陕西乃至全国无人机系统的行业标杆。

4.确定大型无人机项目带动发展

加强大型无人机项目对接,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无人机项目,同时带动陕西无人机整体发展。在战略上,建立扶优扶强的扶持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减少低水平无人机企业、减少恶性竞争,保障龙头骨干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5.通过无人机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市场培育

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优质的无人机产品和服务,更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无人机企业、政府、消费主体三方来共同建立,以“实用、质优价廉”的根本思想来打造一批无人机重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凝聚优势力量抢占无人机市场。

6.对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特别对待

通过政府和行业组织,专题化、专业化讨论无人机在关键技术、商业模式、投融资规划、市场调研、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并促使实施解决问题。

7.多方寻求融资渠道

继续发挥现有的产业融资平台作用,并进一步寻求融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融资渠道,来加大对无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帮助无人机企业减轻融资成本,并降低融资风险。政府和相关平台开展多方融资知识辅导,保障无人机企业发展资金安全、充足。

8.加强无人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高端人才与团队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政策支持,对突破无人机核心技术的高端技术人才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省内外相关高校毕业生给予政策支持,争取留住省内优质生源、引进省外优质毕业生。为陕西无人机事业提供基础人才支撑。

撰稿人职务:省总商会副会长,西安通飞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编辑:魏丹丹】

来源:陕西政协网 编辑:魏丹丹
分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