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有切实感受。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好的营商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汉中在历史上就是交通、商流的枢纽门户,有发展“三个经济”、走“三生融合”道路的基础和优势。汉中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全面推进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呈现出“稳中向好、亮点纷呈、持续优化”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汉中的营商环境确实有较大改善,但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区域资源产业不成规模;人才严重外流,智力资源匮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些没有理顺;全市民营经济活力不够;政企之间缺乏有效的、主动的推介沟通平台和机制;已建园区发挥作用还不够等等。虽然汉中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开放力度不够、开发程度不深,很多资源并未充分利用,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企业家,我更能切实感受到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下面我对如何优化汉中市营商环境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首先,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园区配套设施与政策。园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是园区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适度调整提升园区整体规划,同时做实做细路网、动力、通讯等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内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减轻入园企业的社会负担。在加强园区生产配套设施的同时不断提升和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做好园区周边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进一步加大对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参与各类基础建设。其次,实施园区优化整合,推进市内企业入园。产业园区是各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坚持一县一园区,鼓励以国家级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园区为主体,整合区位相临、相近的园区,对小而散的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销。合理控制园区规模,节约土地资源,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实行统一管理。省级园区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形成能代表汉中经济名片的产业集群。真正发挥园区作用。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征集企业相关需求。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税收、融资、供地、用工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优惠政策。第三,持续关注招商入驻企业,切实解决企业所遇难题。同时,加快园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园区企业网站,及时发布省市和我区扶持园区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并引导企业利用网站发布供求信息,实现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信息共享。大力支持企业建设的长期惠民项目,解决园区融资难问题,为园区企业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定期召开银,企、园座谈会,积极为金融单位和入园企业牵线搭桥。可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丰富完善担保公司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职能,允许并鼓励担保公司吸引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扩大担保面。第四,优化人才生态环境,促进高知分子归汉。汉中民营企业一直以来面临的较为困难的外部环境就是人才缺失。尤其是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汉中本地人才外流严重,呈现虹吸效应。因此,政府可广开人才渠道,促进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储备强大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鼓励体制内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服务和就业,为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可为民营企业人才提供职称评审服务渠道。或者由政府建立创业扶植机构,吸引鼓励在外地工作学习,并取得一定成就或成绩的汉中人回乡创业。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资金、扶植政策、经营管理指导、产权交易等相关方面的服务。第五,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推进县市沟通交流。城市交通的布局和形态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汉中市内城市交通混乱拥堵,通往各县的交通不便,加强城市交通治理,改善营商环境势在必行。市内需进一步缓解路口和车位堵塞。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园区周边企业和县区特色旅游出行条件。加快智能城市建设,静态交通系统的完善,通过对车位资源的有效调节,车位经济的资源共享。第六,加强企业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文化环境。应大力提倡企业家参与培训教育,由于汉中经济总量小,企业数量和规模有限,所以需要政府或学校等培训机构,以非盈利的方式,组织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管理培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
总而言之,民营经济是我省、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政府和企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政策制定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支持和保障。企业家坚定信心,持续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人职务:普汇中金国际交易中心(汉中)有限公司董事长,汉中市工商联副会长
【编辑:魏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