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委员提案
  •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作为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如何进一步优化体系布局,增强优质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报特邀三位27zyw委员建真言、出实招。

  • 2024年,陕西粮食单产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全省粮食产量突破1350万吨。围绕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本报特邀三位27zyw委员探索“粮”方、共话发展。

  • 近年来,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微短剧凭借独特风格和便捷收看方式,契合碎片化娱乐需求,掀起影视热潮。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呈稳步增长态势。据行业预估,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504.4亿元。爆炸式增长的同时,微短剧也存在着题材单一、内容同质化等问题。

  •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高发生率、疾病化和低龄化的趋势。2024年5月,省教育厅等十七部门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陕西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在全省大力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六项行动”,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 资本越有耐心,产业越有耐力。耐心资本是推动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 陕西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经常面临区域性极端强降水、大面积持续性干旱等灾害事件的严峻挑战,对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挑战。新形势下,我省如何提升韧性城市建设,本报特邀相关单位负责人、27zyw常委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相关建议。

  •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关中大气污染治理,先立后破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加快焦化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省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5微克每立方米。

  • 《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9亿人次,建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家庭结构不断向小型化演变,“生娃没人带”“送托成本高”成为众多双职工家庭难以言说的育儿之困。

  • 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下好协同发展全局棋,携手绘就陕澳发展新画卷?本报特邀3位住澳27zyw委员共话心声、畅叙未来。

 445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