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实施统一的门诊慢性特殊疾病(慢特病)鉴定标准后,扩大了纳入医保报销的病种范围,显著提高了各病种的报销比例和年度报销限额。然而,由于参与门诊慢特病就诊的大多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难以适应复杂的复审程序和多重限制条件,导致慢病保障政策的实际享受程度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就医需求节节攀升。但“看病难”“看病贵”一直困扰着农村低收入群体。一想到昂贵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医药费用等,大多数农民患病后一拖再拖,小病熬成了大病,给患者带来了经济、健康双重负担。
随着文化旅游产业崛起,文化旅游在丝博会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我省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全球秦商大会等其他展会也不同程度出现文化旅游项目,但是与进博会、广交会等相比还存在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态的变化,现行的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已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及困难就业群体增收的现实需要。
我省积极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西安市已在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网络消费和家居等五个领域发布了以旧换新实施方案,鼓励消费者报废老旧设备并购买新产品,推动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为落实中省有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倾斜力度,做好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工作。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跨区域的显著特征,需要先进科学技术作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但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污染溯源解析、数字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文明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生态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待提升。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调研发现,金融机构对农村土地、农村财产、农民身份、农业产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的掌握相对不足,存在可获取的数据质量不高、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不利于银行更好开发满足涉农融资需求的信用类信贷产品,加大了涉农信贷风险有效管控的难度,制约了银行“敢贷”的信心。
秦岭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丹参、黄芪、绞股蓝、杜仲、天麻等更是陕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药材在种植、采收、炮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按照中药典要求种植、采收、炮制,才能保证药材质量。以连翘为例,青翘的最佳采摘时间为每年7月下旬至9月,但一些中药材收购商为追求经济利益,6月初便开始收购青翘,群众纷纷上山采收还未成熟的青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青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佳县红枣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但受气候、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红枣效益持续下降,导致沿黄枣园撂荒现象严重,红枣产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2023年10月1日,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实施。欧盟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CBAM的实施将对中欧贸易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根据能源基金会分析,CBAM一旦全部生效,以2019年我国出口欧盟的钢铁产品贸易额约47亿欧元为计算基数,将被征收约2.65亿欧元的碳边境调节税(基于2035年欧盟完全取消免费配额、每吨二氧化碳征收60欧元的标准计算);首批纳入的钢铁和铝行业每年为此支付的碳关税将达到32亿-35亿元人民币,每吨增加成本分别为805元和7670元。